红色档案丨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且日益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李大钊、陈独秀等一批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酝酿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

  1920年4月,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华。他先后到北京、上海与李大钊、陈独秀等联系,了解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情况,商议在中国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问题。经过酝酿和准备,在陈独秀的主持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8月在上海法租界《新青年》编辑部正式成立,当时即起名为“中国共产党”,发起成员是陈独秀、李汉俊、沈玄庐、邵力子、陈望道、施存统、俞秀松、陈公培、李达、李中、袁振英、周佛海、沈雁冰、沈泽民、林祖涵、杨明斋、李启汉等十余人。陈独秀任书记。1920年12月,李汉俊接任代理书记。1921年2月,李达接任代理书记。

  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1920年9月将《新青年》改组为党组织的公开理论刊物;11月,秘密出版了《共产党》月刊;起草了《中国共产党宣言》。1920年8月领导成立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举办外国语学校,培养革命干部。同时,在工人群众中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创办了通俗工人读物《劳动界》周刊,领导成立了上海机器工会和上海印刷工会,建立了劳动补习学校。

  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通过写信联系、派人指导或具体组织等方式积极帮助推动了山东、湖北、湖南、广东等地的党组织建立工作,实际上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作用。

  1.陈独秀(1879-1942),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中国共产党”的书记,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2.李达(1890-1968),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曾任代理书记),《共产党》月刊主编。

  3.李汉俊(1892-1927),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曾担任代理书记)。

  4.陈望道(1891-1977),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译本的翻译者。

  5.李启汉(1898-1927),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

  6.杨明斋(1882-1938),随维经斯基来华的翻译,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

  7.维经斯基(1893-1953),俄国人,

  1920年春经共产国际批准由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分局派遣来中国了解革命运动发展情况,

  并和李大钊、陈独秀商讨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问题。

  8.1920年8月,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图为《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封面。

  9.1920年11月7日,《共产党》月刊创刊。图为创刊号。

  10.《共产党》月刊的版面图片。

  11.《共产党》月刊第一号至第六号合订本。

  12.1920年11月,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宣言》。

  13.1920年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派李启汉等在沪西纱厂集中区小沙渡主持开办工人半日学校,

  向工人进行宣传教育。图为工人半日学校遗址。

  14.1920年11月,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工会组织——上海机器工会。

  图为上海机器工会旧址。

  15.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经常活动的地点——《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原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

  16.李汉俊翻译的《马格斯资本论入门》一书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