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档案丨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0年3月,在李大钊主持下,北京大学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积极分子和革命学生邓中夏、罗章龙、黄日葵、何孟雄、刘仁静等19人,联名发起组成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该会是中国第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1921年11月17日,《北京大学日刊》刊登《发起马克斯(思)学说研究会启事》,公布规约,征求会员,宣布马克思研究会公开成立。该会以研究马克思学说为主要目的,还研究共产主义运动和当时国内外重大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会务活动主要有:搜集有关马克思学说的各种外文版书报杂志,成立名为“亢慕义斋”的专门图书室;编译、刊印马克思主义著作;组织会员开讨论会和进行研究,先后成立了3个特别研究组和11个固定研究组;主办讲演会、纪念会,邀请进步教授作专题讲演;支援唐山工人罢工斗争等。

  至1922年,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会员达120多人,多数会员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该研究会对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培养和造就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1.1921年,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会员合影。

  2.李大钊(右一)与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右三)和北京大学教授胡适 (右二)、蒋梦麟(右四)在一起。

  3.李大钊手书:“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4.李大钊在我国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列入大学课程公开讲授。

  图为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担任教授期间撰写的部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和讲义。

  5.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主要发起者之一邓中夏。

  6.1921年11月17日,刊登在《北京大学日刊》上的《发起马克斯(思)学说研究会启事》。

  7.《北京大学日刊》合集封面。

  8.1922年2月-3月,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发布的系列通告。

  9.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图书室——“亢慕义斋”旧址。

  10.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收藏的盖有“亢慕义斋图书”印章的马列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