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损害中国主权、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政策而爆发的。
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学1000多名学生和北京十几所学校的代表,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报告巴黎和会的情况,并议决采取爱国行动。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中专学校的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他们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和“还我青岛”等口号,强烈要求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并惩办亲日派官僚。5月5日北京各大中专学校学生宣布罢课,并通电各方请求支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迅速得到全国各地学生的声援和社会舆论支持。上海工人从6月5日起举行罢工,支援学生的爱国斗争,此后工人罢工迅速扩展到全国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北洋军阀政府慑于人民群众的愤怒和威力,相继释放被捕学生、惩办了亲日卖国官僚的职务,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签字仪式。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人和其他群众掀起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卖国的全国规模的革命斗争,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在五四运动中涌现出一批为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积极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新的先进分子。学生成为运动的先锋,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为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发起人。工人阶级在运动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1.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学生游行队伍经过天安门。
2.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大会现场。
3.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集会,
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合约签字”等口号,举行游行示威。
4.北京大学学生在街头演讲的情形。
5.五四运动中学生与军警在爆发冲突前进行交涉。
6.1919年5月4日,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逮捕学生30余名。
7.五四运动中,便衣警察逮捕爱国学生。
8.1919年5月5日《新申报》号外对五四运动爆发情形的报道。
9.1919年5月7日,清华大学学生举行国耻纪念大会。
10.1919年5月7日,北洋政府为缓和群众斗争怒火,将逮捕的学生释放。
图为北京大学欢迎被捕同学返校。
11.北京高校被捕学生返校,受到热烈欢迎。
12.五四运动中印发的《北京全体学界通告》。
13.五四运动中,上海女学生游行示威。
14.五四时期发行的各种纪念章。
15.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北洋政府被迫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图为当时的报道。
16.1919年8月9日,周恩来以“飞飞”笔名在
《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上发表的《敬告日本来华的学生》一文。
17.1924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
中共中央局秘书毛泽东签署发布的中共中央第十三号通告,
要求各地党组织和青年团组织开展活动纪念五四运动。